徐钢,美国伊利诺大学(香槟校区)东亚研究系系主任、终身教授,哥伦比亚大学博士,专攻艺术文化理论、中国当代文学、电影、视觉文化研究,是今年来极为活跃的国际策展人。他策划的展览包括《偏见:无意识的中国当代艺术》、《光温:杨茂源绘画展》、《薛松与新海派绘画》、《幻真的宇宙:钟飙个展》、《方力钧2013》。著有《中国景:当代中国电影》、《世界通俗文化丛书》、《齐泽克跨文化读本》、《偏看:无意识的中国当代艺术》等等。从2006年开始,在伊利诺大学和华盛顿菲利普斯博物馆举办“中国杰出艺术家系列论坛”。

提到徐钢这个名字,在近几年的中国艺术圈,可谓既陌生又熟悉。陌生的是,他的名字并不像大红大紫的策展人那样经常见诸报端;而熟悉的是,他的艺术见解却一点也不隔,反而有着局外人的清醒和深刻,虽然并非艺术出身,但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却毫不滞碍。

  • 99艺术网: 最初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远赴美国发展的?因为国内对您了解的比较少,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在美国这些年的学习与工作情况?

  • 徐钢:89后的压抑气氛是促使我决意出国的原因。我在1992年拿到全额奖学金,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念硕士,接着去哥伦比亚大学念博士。在哥大我的导师是王德威先生,学习中国现当代研究和文化理论,并广泛在艺术史系和比较文学系修课。拿到博士学位以后,2001年开始在伊利诺大学(香槟校区)做教授,2006年破格提早拿到终身职,2012年开始担任东亚研究系的系主任。我已经写出关于电影和当代艺术等方面的英文专著四本,多篇学术论文,教出八个博士,现在都在美国的各个大学做教授。 因为父母的缘故,我从小读了不少书,从古诗词到各种典籍,再到所有文学经典。后来开始念英文书,跟小的时候读的西方经典的深刻记忆都对上了号,特别激动。我父亲喜欢中国字画,我则是从来都喜欢别人说看不懂的现代派的东西,印象派、超现实主义、抽象表现主义等等,以前在国内时一知半解的,但都让我的心里触动很深。到了国外,突然发现有了各种语言和理论能够让我把这些知识都串联在一起。有了理论基础以后,文学、电影、艺术对我来说都是文本,釐清概念后,建立上下文关系就不是很难。 更多

  • 99艺术网: 作家、艺术家要有独立精神才能出好作品,评论家怎样在均衡个人好恶与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保持客观中立?

  • 徐钢: 如果我海归回国,我可以做的展览以及其它艺术上的事情会比现在多很多。之所以要保留现在的教职,就是因为要经济上和学术上的独立,可以不用依靠策展的收入而生活。客观中立至关重要。为了保持客观,我做三件事:1)尽量多自己去了解艺术家、了解艺术作品,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耳朵去评判。2)只做学术展览,尽量不做商业展览。目前为止我做的所有展览都不牵扯到销售问题。3)有一个两到三年的展览计划,尽量按照计划有系列、有规划地组织展览。 更多

  • 99艺术网: 对现在国内艺术家屡屡在拍场上拍出天价您有什么看法?这是否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发展趋势?

  • 徐钢: 一两次拍卖出天价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,更掩盖了大量中下阶层的艺术家苦苦挣扎的现实。拍场上的天价跟国际金融市场有关,简单来说,纽约的股市升,艺术品拍卖价格就升,反之亦然,只不过艺术品的保值性更强一点,对股市的反应一般慢了几拍。这跟中国当代艺术没什么必然的关系。有人说,如果因为天价的拍卖而吸引更多的藏家,那是一件好事。我倒觉得,这些藏家懂艺术、爱艺术的少,逐利的多,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卖掉藏品,为艺术市场增加了不稳定的变数。我们不能老盯着价格,而是从基本的艺术教育入手。 更多

  • 99艺术网: 在微博上看到您发的招生贴,其中要求是中英文写作一流、做事认真、有教养、会独立思考。为何做这样的要求?您最注重学生的哪个方面?

  • 徐钢: 艺术批评和策展的最基本功是写作。我看到太多的策展前言都写得驴头不对马嘴,而且还都用中英文双语,而英文都是错误百出。我希望可以多训练一些学生出来,做职业化强、高水平的展览,当代艺术才能水涨船高。至于独立思考,那也是至关重要的,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人云亦云,或者变成我的传声筒。而做事认真,指的是不怕做小事,动手能力强,不要好高骛远,急于求成。教养,则是我最在乎的。如果我的一个学生,我要天天面对,在一起五年甚至更长,有各种坏的生活习惯的话,那真是无法忍受。我要我的学生坐有坐样、站有站样,有好的气质对于做好的展览非常重要。 更多

对于我来说,没什么年轻或年老的艺术家。按照我的品味和学术线索,找出来参加我的展览的艺术家,都是平等的。 更多